15日,本报《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因病死亡引发网友热议》的报道引发读者和网友关注,大家纷纷建言献策: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,适当的调节也会有助于更好地工作。
成都一律师更现实地指出了硬伤:目前,“过劳死”在法律上尚是空白,还暂得不到法律保障。
孙静今年25岁,在某单位从事文字工作2年,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敲字,工作时间经常超过10小时,加班也是常有的事,面对辛苦的工作,一开始,孙小姐选择了忍耐,“我想着我还年轻,辛苦一点也是正常的,而且我身体素质比较好。”
但每天高强度的工作,让孙静的身体越来越差,“有一次我感冒了去上班,头晕眼花,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差点被车撞到。”工作上的出错率也越来越高,“一篇报告里面,可以找出十几个错别字。”生活和工作凸显的问题让她开始思考,“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我没必要为了工作把健康赔进去。”
从那之后,她开始寻找方法为自己减压、缓解疲劳。无意间,她进入了一个以旅游为主题的论坛,被网友们各种各样的旅游经历打动,她也加入了一个驴友俱乐部,“我们常常组织活动,出去旅游,每次自己带上帐篷、睡袋,露宿在郊外。”现在,只要工作一段时间,感到精神疲累时,她就会和驴友们相约出游,“我们这周要去江油,去那边看看花,放松身心。”
昨日,华西都市报记者就“过劳死”现象的相关法律规定,采访了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姚飞。他说:“我国目前对于‘过劳死’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。‘职业病’的划定是与工作性质有关的,而‘过劳死’并没在这个范畴。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14条规定,在工作时间,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,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,受害者家属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证实死亡和工作有因果关系。但有时长期熬夜或者加班也会引发一些其他的病症,所以这个证明不太好取证……简单来说,‘过劳死’很难得到法律保护。”
网友“哈哈镜”:按生物钟作息。强化三餐营养。学会主动休息。定期进行体检,最好每年一次。
网友“monkey”:恐怖!不能再说年轻就是资本了,这个资本现在伤不起啊!太多的悲剧告诉我们,对自己好一些,活着,主要是生活,其他的都是为了辅助生活,不要本末倒置!
网友“阿司匹林”:加班不加班不是重点,关键是你的大脑有没有放松。要学会调节才行。
网友“keney2010”:或许只有经历了才会引起重视,失去了才懂得珍惜!但是世界上没得后悔药。建议坐班的童鞋喝水多一点,运动多一点,吃饭准时点。